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適當的休息 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這次來談談接受震波療法後病患主觀的感受

有些肌腱/筋膜損傷的患者在治療後會有立即健癒的錯覺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舉個典型的例子 之前有個勤於從事健身重量訓練的病友因三角肌拉傷前來就診 經評估後施予骨震波療法並囑咐兩日內應暫停訓練 待組織修復後回診再評估下一階段治療計畫 孰料當天晚上病友喜滋滋來電告知:真是太神奇了治療師,我的手已經痊癒了!臥推跟啞鈴飛鳥一點痛感都沒有了耶,可以完成原來的重量沒有問題,下次的預約就先跟您取消了唷⋯⋯
 我心想 這下完蛋了!
果不其然 這位老兄把他的旋轉肌群搞出新病灶 接下來的半年幾乎都在治療照護脊上肌腱的撕裂新傷 得不償失

臨床上我們經常提醒病友 筋骨損傷的治療不比機器更換零件可以立即運轉 治療後需要妥適的休息讓被活化的組織進行修復工作 也就是把養份送到患部 然後把代謝廢物排出的過程 這樣的復原過程 組織是相對脆弱的

我們雖然採行了高效率的骨震波治療方法 迅速鬆解了患部痙攣所造成的不適感 但這也可能讓患者產生誤以為已經痊癒的錯覺 誤判自己的傷情 實在不可不慎!

動作的完成需要的是肌群精確協調性 當其中某個肌束損傷 協調性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干擾 導致人體不當的代償動作 原本沒有受傷的肌肉就很有可能突然遭受過大的壓力而跟著受傷 讓整個傷情變得複雜 推遲運動員回到競賽場上的時間表 

正確的評估 高效率的治療技術往往可以縮短傷後的復原期 然病患在接受這樣處置同時 也應聽從專業人員的治療計畫與建議 避免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適當的休息 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治療所首頁     線上諮詢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骨震波療法成效不如預期的可能因子

骨震波療法成效不如預期的可能因子                                                          周育丞 物理治療師


評估不夠確實 完全搞錯治療方向

我很喜歡舉肩部鈣化性肌腱炎這個例子,臨床上也挺常見。很多病友前來求助時覺得很納悶:明明X光已經確診,也以超音波精準導引進行了骨震波療法不下七八次,為什麼疼痛完全沒有改善?主動動作角度也不見好轉?一聽到這樣的描述,你必須非常懷疑所謂的『鈣化點』根本不是導致疼痛的禍首!沒錯,鈣化點的存在是事實,但有些時候造成手抬不起來或特定動作疼痛的原因其實是肩關節周邊其他沾黏或痙孿的肌肉所致,所以不妨再次仔細評估一下二頭肌、三角肌、或其他旋轉肌群的狀況,針對這些病灶以骨震波處理,你會很訝異地發現,病患的手痛感減輕了、手能舉了;原來『鈣化點』與病患的痛感不是那麼絕對的有關聯性,而這種『看到鈣化就開槍』的見獵心喜治療方式,其實有點可笑。

骨震波強才有效的迷思

諸多病友在接受骨震波療法之前,總習慣搜尋一下谷歌大神所蒐集的相關資訊,也都明白骨震波大致可分為聚焦Focus以及放射型Radial兩種,而提供這項服務的院所難免總針對自己採購的設備的優點向病患施予衛教:使用放射型的會強調自己的安全、採用聚焦型的會說自己的才給力可以打很深。

我覺得台灣的民眾普遍很自虐,接受治療的時候總催眠自己越痛越有效,所以在治療前的諮詢,最在意的點竟然是你們的震波夠不夠強,深怕打得不夠痛會吃虧似的。
讓我們回頭檢視一下骨震波這項療法的機轉,總個簡單的來說,就是藉由導入『適度』的能量,破除沾黏並活化患部重啟修復機制,達到減緩疼痛恢復機能的目的;所謂『適度』,就是過與不及都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的成效。

之前有個羽球選手前來求診,主訴在某次重訓時手滑導致手腕受傷,在某大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確診腕部肌腱以及韌帶損傷後,接受九次『聚焦型骨震波療法』卻不見成效,期間運動訓練已經暫停,卻還是有惡化的跡象。我問了他之前施打震波的時候會很痛嗎?他回答有『痛到骨子裡的感覺』,而且治療人員告訴他痛才有效,因為他們醫院採用的是業界最新最強的聚焦骨震波儀,所以必須忍耐。接下來我再請教他:你打的時候,治療人員是否把探頭固定垂直於腕部施打?他回:對對對!你怎麼會知道?有了這樣的陳述,我們大致上可以描繪出『聚焦型震波操作不當傷及骨膜』的驚悚畫面!!

怎麼說呢?這位選手損傷的是韌帶肌腱,在腕部尚屬表淺的組織,聚焦型骨震波垂直患部施打,著實有很大的機會將能量導入聚集到更深層的骨骼組織,有造成二度傷害的風險。
後續的治療部分,我們選擇放射型骨震波設備,採用『拉提患部組織、探頭側向導引』的操作技術進行共計三次治療,把能量確實輸入到損傷的肌腱韌帶標的深度,兩周之後患者腕部腫脹顯著好轉,也已回復正常訓練。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反饋這樣的治療技術,只有輕微酸痛感。


原來,治療不是非得很痛很痛,才可以很快很快好!是嘛!今天受傷的可是表淺的肌腱韌帶,拿著聚焦點深度位於骨骼層的聚焦型震波垂直打骨頭,拿大砲打小鳥,實在不可不慎!!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力邁物理治療所 交通資訊

力邁物理治療所 台中市南區建成路1160號4F(1-3F為愛鄰復健科診所)
                             電話 0922133355

開車
治療所位置以及公有停車場資訊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S7tRr_J7tAO-5_Cb9SYJSoVU2nY&usp=sharing

台中市公車 可搭73路或52路
台中火車站距離本院(靈山寺站)三個公車停靠站
台中市公車動態查詢
http://citybus.taichung.gov.tw/ibus/RealRoute.aspx

搭高鐵
若搭乘計程車請告知司機走建國北路經中山醫大再右轉國光路為最近路線

治療所首頁     線上諮詢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骨震波」治療 貴不一定好

「骨震波」治療 貴不一定好   

2015-06-15 自由時報    文/周育丞

近年來,隨著骨科體外震波(ESWT)成熟發展,民眾在醫療院所常可看到「骨震波」的蹤影。其中不僅治療費用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也要注意並非打的發數越多,效果就會越好。
  • ▲骨震波有放射型、聚焦型。(照片提供/周育丞)
    ▲骨震波有放射型、聚焦型。(照片提供/周育丞)
  • ▲骨震波有放射型、聚焦型。(照片提供/周育丞)
    ▲骨震波有放射型、聚焦型。(照片提供/周育丞)
骨震波是一種高效能的治療設備,除了以往的五十肩、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以及骨刺之外,目前臨床已廣泛應用於絕大多數的軟組織損傷以及運動傷害領域。
因患者的病症不同而有不同類型的骨震波設備可做治療,以下簡述其差別。
◎骨震波分為聚焦型和放射型
一般來說,聚焦型的骨震波可以達到皮下5公分的深度,放射型的震波則可達皮下3公分左右,因此,若是腳踝扭傷所遺留下的韌帶沾黏,因患部位於表淺,選擇放射型震波較合適。
相反地,臀部或腿後肌等大肌群拉傷,聚焦型震波可以有更高的治療效率。
所有的醫療設備都有它的優點以及缺點,治療有效與否則仰賴有經驗的醫療人員治療前,詳實評估檢查,在確認損傷部位後,善用每部儀器的特性,配合嫻熟的操作技術,迅速鬆解活化患部疤痕組織,促進組織修復能力。
◎收費越高,效果越好?
醫療院所會依據儀器購置、耗材、空間及人力成本等,制訂收費標準,所以治療費用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此外,震波的擊發次數往往與治療費用有所關連。要提醒的是,並非打的發數越多,效果就越好。
◎治療幾個療程會有效?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在接受震波治療1-2次療程之後,患者本身即應顯著感覺到好轉,有些病患甚至在接受完震波治療當下,進行動作測試即可發現到顯著的角度增加或疼痛趨緩。
●在接受幾次治療後,若未感受到預期成效,回診時,應向治療人員反映,院方會檢視整個治療過程,重新評估確認病灶部位。必要時,會修正治療參數或改變操作技術。
●至於治療幾次可以痊癒?則視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經驗的治療人員在治療兩次左右,依據病患傷情的反饋即可做出準確的療程推估。
◎若感覺疼痛,需要絕對休息嗎?
●很多病患形容震波治療類似「被橡皮筋彈」、「被電到」或「痠到骨頭裡面」的感覺。
首次接受震波治療後返家,患部或許會有些微的紅腫或痠痛感,但這樣的感覺不應該持續超過一天。
●除非治療人員有特別指示,否則接受骨震波治療返家後,並不需要絕對休息 ,可以照常運動訓練或工作,只須注意患部不要過度使用即可。
(作者為台中力邁物理治療所治療師)

治療所首頁     線上諮詢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骨震波療法的成敗因素










骨震波治療治療的成功與否 取決於以下幾個要素:

治療前的評估
  • 確認是否為骨震波治療適應症 懷孕 惡性腫瘤等禁忌症應加以排除
  • 患部應透過理學檢查 觸診 甚至輔以超音波檢查定位 避免亂槍打鳥 療效不如預期的窘境

選擇合宜的治療設備
  • 若手邊同時具備有聚焦以及放射型骨震波設備 應視病患個別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設備

儀器參數設定 
  • 常見的震波輸出單位為1.5~5bar 治療人員會依據損傷的實際情況決定治療強度 並於治療過程中適時調整
  • 不同震波導子 可調整震波穿透深度
  • 設定高頻率輸出的震波可以迅速將能量導入患部 但對於容易緊張或對痛覺特別敏感的患者則不適宜 低頻率輸出有時候可以作為類似反射點療法的應用

治療時操作技術
  • 執行震波治療時 絕對不是單純把治療導子"放在"患部上面這麼單純 大肌肉群一般可以垂直於患部施打 手肘 手腕 腳踝 膝關節等骨頭凸點多的部位 則需把損傷的肌腱或韌帶"提起來"側著打 至於有些特別敏感或構造複雜的部位 需採用特定的操作技巧
  •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 我們會在治療結束時 輔以冰按摩或低能量雷射治療 
  • 少部分的患者對於震波會有類似針灸"暈針"的不良反應 在病患首次接受治療時應特別注意過度的刺激

患者治療後的配合
  • 接受治療當天 攝取適量的白開水加速代謝是有幫助的 對於喜愛喝酒精類飲料 含糖飲料 咖啡 茶的患者尤其重要
  • 慢性疼痛往往與日常生活的錯誤姿勢或不好的習慣有關 找出這些不良因子 有助於避免疼痛再次累積發生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由不適指數談積勞成傷的致病機轉



由不適指數談積勞成傷的致病機轉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所謂的"不適指數" 0~10分裡面:

l          分意味著絕對健康的理想狀態,但是基於人體構造只要有動就會累積壓力的概念,這種狀態並不存在。
l          2~5 分代表日常生活中,人體可以忍受不適感的安全範圍,一般狀況下藉由休息就可以回復。
l          分的不適,往往已經超乎人體自癒能力所能負荷,疼痛與日加劇、產生想尋求醫療協助的念頭。
l          10 分意味著完全失能,喪失正常活動/工作能力。


令人安心的5~2~5
不管是運動員的高強度體能訓練也好,上班族的長時間姿勢症候群也好,隨著時間過去,疲勞逐漸累積,不適指數也就堆疊上升;慶幸的是,經由充分的休息,人體的自癒機轉總能肩負起修復的重責大任,讓身體回復到健康的狀態,得以應付下一次的挑戰。


7 疼痛引發功能障礙 應儘速就醫
但是,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例如運動強度突然增加導致損傷、或是長時間加班過度疲累,一旦修復的動作遠遠跟不上損傷的速度時,疼痛感就會開始警示著我們身體已經不大對勁了(7)!這個階段,伴隨而來的是活動機能障礙,運動員競賽場上的成績受到影響,上班族再也無法專注於工作上,而且光是休息,不適感也絲毫沒有降低的趨勢,心裡想著是不是該看醫生了??


揮之不去的7~5~7 (重覆發生的慢性傷痛)
臨床上最難處理的莫過於此,病患經過治療之後明明已經好轉,回到工作崗位之後沒多久卻又前來求診,同樣的症狀如鬼擋牆般一再發生,不適指數從正常的5~2~5分往右偏移到7~5~7分,這種情況必須從以下幾個可能性探討 :

l           如果是上班族,必須檢視工作平台是否設計不良、使用工具不恰當或本身坐姿習慣不正確 ?
l           如果是運動員或勞務工作者,患部周邊肌肉的強度是否根本不足以負荷運動/工作所需動作協調性是否不夠流暢,提高了受傷的風險?
l           患部是否有已經發生無法挽回的傷害例如韌帶斷裂導致關節穩定度變差、椎間盤退化壓迫腰椎神經根。


醫療專業人員藉由完整的評估,可以釐清損傷的程度,確認疼痛背後的真正的原因,透過有效率的治療計畫,協助病患迅速排除傷痛、回歸正常生活(回到5~2~5) 至於治療方式的選擇,有些人喜好仰賴藥物,有些人則偏好物理治療保守療法,以下有進一步探討。

如何降低人體積勞成傷的風險呢?
藉由適度及有計畫性的身體強化訓練,可以逐漸提升肌肉骨骼系統的整體承載能力、延緩疲勞累積的速度;而養成正確的觀念以及規律的保健習慣,則有助於提升自癒效率(例如:規律的作息、改善工作平台、定期的拉筋伸展運動或以保健為目的的推拿/按摩)

治療所首頁     線上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