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震波療法成效不如預期的可能因子 周育丞 物理治療師
評估不夠確實 完全搞錯治療方向
我很喜歡舉肩部鈣化性肌腱炎這個例子,臨床上也挺常見。很多病友前來求助時覺得很納悶:明明X光已經確診,也以超音波精準導引進行了骨震波療法不下七八次,為什麼疼痛完全沒有改善?主動動作角度也不見好轉?一聽到這樣的描述,你必須非常懷疑所謂的『鈣化點』根本不是導致疼痛的禍首!沒錯,鈣化點的存在是事實,但有些時候造成手抬不起來或特定動作疼痛的原因其實是肩關節周邊其他沾黏或痙孿的肌肉所致,所以不妨再次仔細評估一下二頭肌、三角肌、或其他旋轉肌群的狀況,針對這些病灶以骨震波處理,你會很訝異地發現,病患的手痛感減輕了、手能舉了;原來『鈣化點』與病患的痛感不是那麼絕對的有關聯性,而這種『看到鈣化就開槍』的見獵心喜治療方式,其實有點可笑。
骨震波強才有效的迷思
諸多病友在接受骨震波療法之前,總習慣搜尋一下谷歌大神所蒐集的相關資訊,也都明白骨震波大致可分為聚焦Focus以及放射型Radial兩種,而提供這項服務的院所難免總針對自己採購的設備的優點向病患施予衛教:使用放射型的會強調自己的安全、採用聚焦型的會說自己的才給力可以打很深。
我覺得台灣的民眾普遍很自虐,接受治療的時候總催眠自己越痛越有效,所以在治療前的諮詢,最在意的點竟然是你們的震波夠不夠強,深怕打得不夠痛會吃虧似的。
讓我們回頭檢視一下骨震波這項療法的機轉,總個簡單的來說,就是藉由導入『適度』的能量,破除沾黏並活化患部重啟修復機制,達到減緩疼痛恢復機能的目的;所謂『適度』,就是過與不及都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的成效。
之前有個羽球選手前來求診,主訴在某次重訓時手滑導致手腕受傷,在某大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確診腕部肌腱以及韌帶損傷後,接受九次『聚焦型骨震波療法』卻不見成效,期間運動訓練已經暫停,卻還是有惡化的跡象。我問了他之前施打震波的時候會很痛嗎?他回答有『痛到骨子裡的感覺』,而且治療人員告訴他痛才有效,因為他們醫院採用的是業界最新最強的聚焦骨震波儀,所以必須忍耐。接下來我再請教他:你打的時候,治療人員是否把探頭固定垂直於腕部施打?他回:對對對!你怎麼會知道?有了這樣的陳述,我們大致上可以描繪出『聚焦型震波操作不當傷及骨膜』的驚悚畫面!!
怎麼說呢?這位選手損傷的是韌帶肌腱,在腕部尚屬表淺的組織,聚焦型骨震波垂直患部施打,著實有很大的機會將能量導入聚集到更深層的骨骼組織,有造成二度傷害的風險。
後續的治療部分,我們選擇放射型骨震波設備,採用『拉提患部組織、探頭側向導引』的操作技術進行共計三次治療,把能量確實輸入到損傷的肌腱韌帶標的深度,兩周之後患者腕部腫脹顯著好轉,也已回復正常訓練。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反饋這樣的治療技術,只有輕微酸痛感。
原來,治療不是非得很痛很痛,才可以很快很快好!是嘛!今天受傷的可是表淺的肌腱韌帶,拿著聚焦點深度位於骨骼層的聚焦型震波垂直打骨頭,拿大砲打小鳥,實在不可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